国王的演讲心得感受

发布时间:

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,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,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。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?

国王的演讲心得感受 1

《国王的演讲》讲了英国国王乔治六世(GeorgeVI)和他的语言治疗师莱纳尔罗格(LionelLogue)的故事。乔治六世就是那位为了美人而放弃江山的爱德华八世国王的弟弟。二战前夕,希特勒野心勃勃,风流成行的爱德华为了娶辛普森夫人弃国家于不顾,政府威胁团体辞职,爱德华退位。于是乔治六世(约克公爵艾伯特王子)十分不情愿地被推上了国王的宝座。可是乔治六世半辈子一向活在父亲与哥哥的阴影下,还有很严重的口吃,发表讲话时十分吃力,却无法逃离公共人物的命运。幸运的是,贤惠的王后伊丽莎白经人介绍,为丈夫找到一位与众不一样的语言治疗师莱罗格。经过一系列的训练,国王的口吃大为好转,与罗格两人 二战爆发之际,乔治六世成功发表了那篇著名的圣诞讲话,鼓舞了当时二战中的英国军民。

看完了《国王的演讲》这部电影,颇有感触,我想从三个方面谈一谈我的观感。

第一个方面,我想探讨一下国王口吃的原因。这部电影中没有讲述乔治六世的成长经历,也没有分析乔治口吃的成因。可是从电影中的一个场景可见一斑。老国王去世的当天,乔治和语言治疗师谈话,提到自我今后的打算,说道:父王对自我还是比较赏识的,可是母亲对自我不好,很恨她,还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之类的话,可见母亲对乔治的不公正待遇是刻骨铭心的,这给乔治幼小的心灵留下了创伤和阴影,这可能就是乔治口吃的主要原因。

第二个方面,我想谈一谈这部影片中所展示的矫正口吃的方法。我注意到有以下几个方法。

1、录音。乔治第一次去见矫正师的时候,情绪很低落,也很绝望,认为自我说每一句话都很困难。当他第一次听到自我的录音时,发现原先自我也能流利地讲出一句话。这对乔治增强说话的信心很重要。

2、呼吸和发声训练。当乔治躺在地毯上,矫正师把手放在乔治的小腹上,乔治一吸一呼,矫正师的手一齐一伏。其实,这是在练习腹式呼吸。乔治站在窗前,大声发“a”,引得邻居把窗户关上。这是在练习以气推声。

3、辅助发音。乔治在和矫正师谈话中提到,自我的母亲没有抚养自我,而是抛弃了自我是说'Shewouldn'tfeed--me--,far--away--',是唱着说出来的,这就是变调法辅助发音。还有就是经过肢体动作辅助发音,比如乔治对'F'音难发,就经过抬尖跟发音'F--actory'。

4、自言自语练习。乔治从矫正师那里回来的路上,在车里,自言自语到“前方还有170英里”“前方还有160英里”,还问太太“晚上想吃什么。”这些都是没话找话的自言自语练习。拳不离手,曲不离口,熟能生巧。

5、进取的自我暗示。乔治在正式发表圣诞演讲之前,对着麦克风,喃喃自语“我必须行”“我必须能够”以此来鼓励自我,增强自信。

第三个方面,我想谈一谈这部电影给我们的启示。

《国王的演讲》之所以能获得奥斯卡大奖,我想主要是其体现出来的精神。乔治明知自我口吃,可是还是执意要发表圣诞演讲。因为这对于鼓舞士气,稳定民心,战胜法西斯德国很重要。看起来只是一篇演讲,其背后体现的是国王的国家职责感。电影中有一个场景,乔治在排练圣诞演讲的时候,矫正师故意坐在几任国王坐过的椅子上,来挑战乔治的价值观,让他看淡。乔治被激怒了,之后矫正师站起来说“你有高贵的品格,过人的勇气,我相信� 这句话让我很受触动。如果想做成一件事,不必须品格多么高贵,可是要具有良好的品格。推而广之,口吃者的心理不是很健康,人格也不是很健全,可是能够经过努力,使得自我心智成熟起来;经过努力,使自我的人格健全起来,这样就会有勇气去担当。无形中就会有一股力量来促使着你,帮忙着你把事情做好。不管是谁,克服内心的恐惧,应对不完美的自我,战胜自我,很多时候,就在于坚持。

作为一个国王的成长故事,所有跌宕起伏的经历终将在皇家外表的金碧辉煌中沉淀下� 而对于外界的所有评价,无论褒贬与否都只是过眼云烟。所要在乎的,唯有自我有否以往真正努力,去战胜从前那个不成熟的自我。

以上就是我对《国王的演讲》这部电影的观后感,谨以此文与大家探讨,有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。多谢!